白鶴時鳴|雨夜傳遞愛的光亮 映照人性最動人的光輝
2025-06-18 10:29:35來源:涪陵區(qū)融媒體中心編輯:李哲元責任編輯:
安徽阜陽,天降暴雨,將下水道口沖開。程女士不慎掉入下水道,被好心人救起。劫后余生的她并沒有離開,而是打著傘站在原地,邊哭邊提醒路人避開這個下水道口……人民日報抖音號近日發(fā)布的一則視頻,感動了無數(shù)網(wǎng)友,短時間內點贊數(shù)達到183萬+,跟帖評論4.8萬+。有網(wǎng)友暖心回帖:“為雨夜中這個傳遞愛與善的身影點贊!”
“那一刻,我以為自己要死了。”回想起當時的驚魂一幕,程女士仍止不住地發(fā)抖。千鈞一發(fā)之際,一位路過的小伙抓住了她的手,將她從死神的手里拽了回來。從黑暗的下水道中被救起的那一刻,程女士本可以離去,但她選擇留下,用實際行動將愛心與善良傳遞下去。她在雨中撐起一把傘,用顫抖的聲音和止不住的淚水為路人筑起一道警戒線。這個被雨水打濕的身影,恰似一盞在暗夜中倔強亮起的燈,不僅照亮了危險的下水道口,更映照出人性深處最動人的光輝——剛從深淵爬出,一個柔弱女子用并不太高大的身軀站成深淵邊醒目的警示牌,守護他人免于跌落陷阱。
程女士的舉動是一種最質樸的愛與善的傳遞。獲救后的程女士留在原地,淚水止不住地涌出眼眶,透過淚光看著街上匆匆走過的人,她突然想到,那個時間還有很多學生陸續(xù)下晚自習,孩子身材更小,會更危險。“我經(jīng)歷了生死,不能讓其他人,特別是孩子,再遇到這樣的危險。”程女士說:“我不敢走,我怕別人掉下去。”就是這個念頭,讓她忘記了疼痛、忘記了害怕,執(zhí)意守在下水道口旁,為路人筑起一道生命防線。
程女士剛剛經(jīng)歷生死一線的恐懼,身體還帶著下水道的污泥與傷痕,卻能在獲救后立即將個體創(chuàng)傷轉化為公共關懷。這種近乎本能的利他行為,體現(xiàn)了中華民族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道德傳承。在個人安危與公共安全的天平上,這位普通女子用行動做出了最不普通的選擇。
當代社會不乏精致的利己主義者,他們工于計算得失,善于規(guī)避風險。但程女士的雨中守候恰恰構成了一種“反計算”——她不考慮衣服是否濕透、身體是否疲憊、時間是否耽誤,只是單純地認為“這里危險,我得提醒別人”。這種看似“不聰明”的選擇,實則閃耀著人性的光輝。程女士的傘不僅遮擋了雨水,更為我們撐起了一片道德的晴空。
183萬+點贊的背后,是公眾對傳遞愛與善的集體致敬。網(wǎng)友們的感動,本質上是對人性中愛心與善良的肯定。當某些人習慣了“扶不扶”的猶豫、“幫不幫”的算計,程女士毫不猶豫的堅守就像暴雨后突然出現(xiàn)的彩虹,讓人們重新相信美德的存在。那些被淚水浸濕的提醒,那些因寒冷而顫抖的話語,構成了最打動人心的文明風景線。它告訴我們:文明不是高樓大廈,而是有人在跌落陷阱后,依然愿意為后來者點亮警示的燈火。
暴雨會停歇,但程女士在街頭用淚水與善意澆灌的道德之花不會凋零。這看似微小的個人善舉,實則是文明長河中的一朵浪花——它來自中華民族亙古恒久的相互扶持的記憶,也必將流向更廣闊的道德海洋。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經(jīng)歷生活的不幸后,依然保持守護他人的勇氣與溫度,這個社會就能在無數(shù)位“程女士”的接力中,變得更加光明。(胡云昌)
(版權作品 未經(jīng)授權 嚴禁轉載、摘編)
網(wǎng)友評論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