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城悅讀會》| 難舍故園
2020-06-08 21:30:00來源:無限涪陵編輯:無限涪陵數(shù)據(jù)遷移責任編輯:
嗅書香、品經(jīng)典,這里是涪陵廣播電視臺《江城悅讀會》,每周一晚9:30分,準時與您相約!
今天是《江城悅讀會》第112期節(jié)目。
《難舍故園》
各位聽友晚上好,我是楊衛(wèi)平。
對于故園,相信所有人都懷有特殊感情。這種感情與貧富無關(guān),與遠近無關(guān),與生命的長短無關(guān)。無論人們是守候故園一輩子,還是種種因緣身處異鄉(xiāng),情動草木,夢里山河,對故園的依戀之情總是涌流不盡。正是因這種情緒的感召,我創(chuàng)作了散文《難舍故園》。文章刊載于《重慶日報》2003年12月23日。
接下來我把它分享給您。
《難舍故園》
朗讀 | 楊衛(wèi)平 作者 | 楊衛(wèi)平 圖片 | 涪陵廣播電視臺
土地生養(yǎng)人類,人類依戀故園,這是中國人生生不息的共同情感。
我祖祖輩輩生活在涪陵這片土地上,從先祖孕育生命開始,土地便在我們血脈中烙下了“涪陵人”這永不磨滅的印記。故土給了我們生存的雨露,我們便在雨露的滋潤中傳承生命。兒女是母親身上掉下的肉,我們便是故園的一根草、一棵樹、一條河、一座山!
我們家四世同堂幾十年,在人生風雨的解讀中,我的外婆是我們這個家族中最為典型的亮點。她生于1901年,卒于2000年,恰好從二十世紀的起點走到二十世紀的終點。風沙吹老了歲月,吹不老她對故鄉(xiāng)的情意。她告別了她用心血澆灌的生活,像一個含笑的小女孩輕輕地擦去玻璃窗上的濕霧一樣,平靜地走了,但她永遠走不出故鄉(xiāng)的門檻,因為她割舍不下生她養(yǎng)她的土地。外婆在世的時候,給我們講辛亥革命,講軍閥割據(jù),講日本人轟炸涪陵老城……人物與故事生動得仿佛就在眼前。她經(jīng)歷了衰落殘破的舊涪陵,也目睹了生機勃勃的新涪陵。我們站在玉帶般的長江防護堤上仰望繁華的小山城,她說,五十年代的涪陵城,東西南北走個通,僅在幾分鐘之間。是啊,歷史的江流淹沒了亙古的故事,涪陵舊城的影子已杳然不可尋覓。坐在大巴車上,外婆感嘆道,過去從涪陵坐船到重慶,不算碼頭候船的時間,也得六七個小時。嗨!你們這輩子過的好日子,任何一個方面,簡直超過從前的皇帝!
涪陵錦繡廣場,拍攝于2007年,拍攝者,胡建忠。
五六十年代,涪陵城只有橫貫東西一條街:中山街。街道是石板鋪的,房屋陳舊低矮,最豪華的建筑當屬三層樓高的長江飯店。那時我家在城六校,校門前是一條清亮而深峻的小河,順著河岸是一條泥濘的公路,公路左右,除了幾處破敗的瓦房,滿是荒蕪的田野,城市人口不過兩三萬。而今,七八十萬人口的現(xiàn)代化城市欣欣向榮,高樓鱗次櫛比,道路四通八達,白晝車水馬龍,夜晚霓虹閃爍。這些,怎不讓人嘖嘖感嘆道:滄海桑田,何須百年!
涪陵錦繡廣場,拍攝于218年,拍攝者,胡建忠。
故園的巨變只在瞬息之間,而依戀故園之情如遒勁的樹根,深深扎進豐腴而溫暖的土壤,那蒼翠的綠蔭與繁盛的花朵,疊化出的必定是豐碩的果實。父母金婚紀念日那天,他們想回到開始執(zhí)教生涯的那所學校憑吊留影,重拾往日的舊夢。可是,瓦舍不在,山路不在,足跡不在,貧寒的青春不在,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馬路、嶄新的工廠、富饒的鄉(xiāng)村,附近便有繁忙的碼頭與火車站。時過境遷,物換星移,盡管家鄉(xiāng)的變化模糊了記憶,卻絲毫無法消減眷戀故園的熱情。
我們家在涪陵這片土地上,不僅是生命的代代相傳,還與教書這恬淡的職業(yè)結(jié)下了不解之緣。我祖父教書,我父母教書,我哥倆教書,哥的女兒教書,我的兒子教書。很巧的是我父親和我哥倆先后在同一所學校念書,只是這所學校已從中師擴展到師專,再幻化為豐姿綽約的長江師范學院。
記憶中,每逢暑假,兩副扁擔,四只籮筐,便把我父母的全部財富——四個涪陵娃,從東挑到西,從南挑到北。踏過青青的田野,穿過悠悠的小溪,可怎么也走不出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園。現(xiàn)在住的是高樓,乘的是電梯,生活方便,文化豐富,精神飽滿,但我們依舊懷念那些飽含深情的白云藍天。
我們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一樣,雖然經(jīng)歷了饑荒與文革,飽嘗了迷亂與痛苦,但幾代人凝鑄的涪陵情結(jié),一百年蘊積的故鄉(xiāng)情淚,使我們時常想念故園的每一寸光陰。
前些年,我姐我弟做了異鄉(xiāng)客,每逢年節(jié),總在電話中飽蘸濃濃的鄉(xiāng)音書寫親切的“回”字。他們說,在歸來的途中,總是憑倚車窗,遙想故園,當兩江大橋的影子映入眼簾時,胸中立刻涌起融融的暖意!怎么不呢?這里有他們的同學、他們的朋友、他們的父老鄉(xiāng)親,這里是滋養(yǎng)他們成長的繁花盛開的故園!
故園值得守候,值得呵護。一個世紀幾代人的故園情結(jié),如遒勁的樹根,深深扎進涪陵這片土地。文章在表達個人生活感悟的同時,也必將掀動人們對故園的共同情懷。我是楊衛(wèi)平,感謝今晚的聆聽。
本期主播簡介:
楊衛(wèi)平,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。
主播語錄: 閱讀、寫作、聽書、朗誦,無不讓人感到愉悅。
本期好書推薦
《白鹿原頭信馬行》作者陳忠實,《白鹿原頭信馬行》散文集收錄了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今30年間的70多篇散文。讀《白鹿原頭信馬行》可以看到一段歷史,讀《白鹿原頭信馬行》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陳忠實。2016年“優(yōu)秀川版圖書”“文軒好書”。
本期文章作者:楊衛(wèi)平,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;朗誦藝術(shù)高級教師;重慶市作家協(xié)會會員;《烏江》文學雜志執(zhí)行主編。
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音頻制作/田蓉
編輯/田蓉
責編/張韻晨
監(jiān)制/杜焱彥
總監(jiān)制/涂猛進
網(wǎng)友評論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