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城悅讀會》 | 人到中年,學著做減法
2022-06-27 21:30:00來源:涪陵區(qū)融媒體中心編輯:田蓉責任編輯:
今天是《江城悅讀會》第219期節(jié)目。
(音頻大約10分鐘,請君側耳聽。)
嗅書香、品經典,歡迎來到涪陵區(qū)融媒體中心《江城悅讀會》。
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,汪國真或許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名字。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,汪國真都是最紅的文化人之一。他的詩作恬淡、超然、豁達,給人以希望和力量,他的詩集曾被列為十大暢銷書。90年代初期,北京高校還出現(xiàn)了汪國真詩歌演講熱潮,他的許多詩句,也都是知識青年們在結交朋友、戀人時最常借鑒的。一個詩人像明星一樣受追捧,這在任何時候都是少見的事。哪怕到如今,汪國真離世七年后,仍有大量粉絲以各種方式紀念他。今天,我要和大家分享他的一篇散文——《人到中年》,一起品味汪國真留給我們的人生寄語。
//////////
《人到中年》
作者 | 汪國真
朗讀者 | 程 苑
到了這個歲數(shù),你終于可以與整個世界和平相處了。因為你明白了任何事物,都有其明艷的正面,與粗糙的背面。到了中年,生命已經流過了青春湍急的峽谷,來到了相對開闊之地,變得從容清澈起來。
像被河水沖刷的船,你倉促地到了中年,體態(tài)、面容、眼神、心境都被蓋上了中年的印戳。回頭望去,鳥飛蟬噤、紅枯綠瘦,青春已溜得不見蹤影;向前看去,鶴發(fā)雞皮、枯萎蹣跚正在逼近。
中年和正午有些相似:凝重、深邃、空曠,是生命曲線上的一個極點。站在這兒,來路一覽無余,去路上能攪出的動靜也大致不出其右了。人生像魔術師抖開了他的包袱,不會再有太多的神秘可言了。
人們賦予這個年齡的關鍵詞是“成熟”,可生活仍會硌疼你:家人生病你擔心,孩子不聽話你生氣,工作出錯你沮喪,沒錢了你發(fā)愁……只是你學會了警惕這些灰色霉菌,不再給它們發(fā)酵生長的機會了。
在你這個年齡,左手要拽著孩子,右手要攙著父母,你成了他們兩邊的家長,女兒剛踏進青春期,像一只迷亂的羔羊,背上還馱著10斤重的書包。她還那么脆弱,說話稍不對勁就會戳傷她。父母呢,個頭縮得那么矮,走路一搖三晃的,你還忍心對他們發(fā)牢騷嗎?愛人跟你一樣,也在中年的河流上忙著捕撈。
所以,你得有自我疏通和修補的能力。你得維護你一貫的形象:大大咧咧,樂樂呵呵。這些年來,你受到歲月和生活的雙重鏤刻,內心也在不停地改變。滄海桑田,有的地方已經變硬了,有的地方卻柔軟了。從前你是樹葉,環(huán)境是風,它一吹你就動。你跟著別人趕東趕西去上補習班,今天英語,明天文秘,后天管理,像猴子掰包谷。宴會上硬著頭皮喝酒,卻讓胃痙攣不止。你在外邊溫文爾雅,在家里齜牙咧嘴,長著一身倒刺。你只想讓社會接納你,卻不清楚自己要什么。
那時,你生活的姿勢是引頸遠眺。上學的時候盼畢業(yè);女兒小的時候巴不得她長大;工作的時候想退休;在鄉(xiāng)野時憧憬都市,追到了都市又懷念鄉(xiāng)野。總之真正的生活在山的那一邊,而下巴頦兒下的生活不過是一段歌劇的序曲,一座港口的棧橋。現(xiàn)在你卻后悔自己錯過了好些生活。因為生命里的每一片草地、每一條溪流、每一塊山丘都是只此一次的相遇。在日歷被撕了一大半后你才學會了調整焦距,對準眼前。
于是,你能聽進父母的嘮叨了,愿意陪他們散步了,也知道了拉他們去吃這吃那。發(fā)了獎金不再直奔化妝品柜臺,而是會給愛人買一雙柔軟的鞋子。你會帶女兒奔到海邊看一回大海,沖到上海去看一場F1比賽,在她最想圓某個夢而你又有能力的時候幫她圓了,因為夢也會凋謝。你學著把菜炒香,把湯熬得很鮮,你通過這些小事去傳遞愛。
你知道,也許過不了多久,今天還圍著餐桌的父母將無蹤可覓。女兒很快也會張開翅膀去尋找自己的天空。她將不會再每天一回家就拽著你的衣襟給你“播報”班上的新聞,也不會再往沙發(fā)上一躺,就把臭腳丫往你懷里塞了。幸福在流逝。
相應的,有的東西卻在不經意間被抽離了。不再想通過變換外形修改自己了,自己接納了自己不就等于讓世界接納了自己嗎?
現(xiàn)在,你會把一件衣服穿好幾年,把一部手機用到無法再用,你想在這套舊房子里一直住到老。越來越多的同事已經開著自己的車上下班了,你卻干脆連班車也不坐,改成了跑步上下班。由此你獲得了一種自由和力量,你依賴的東西原來很少,生存其實并不困難。生活就是這樣,當你退到了潮流的邊緣,潮流反而成了不相干的背景。
你也能和自己的工作和平相處了,不像以前那樣螞蚱似的在各個行當里亂跳了。因為你明白了無論什么工作,都像一塊布,各有其細致明艷的正面,也有粗糙暗淡的背面。到了中年,生命已經流過了青春湍急的峽谷,來到了相對開闊之地,變得從容清澈起來。花兒謝了不必欷,還有果實呢。
人到中年,有太多的無奈,太多的煩憂。即便是有了面對生活種種問題的經驗,仍舊焦慮。汪國真的這篇文章,說到了人的心里。人到中年,面對諸多的事情時,需要從容,不要著急,平衡這些紛至沓來的事情。 一定有些事情,讓你焦頭爛額,焦慮不安,不妨回憶一下,父母是怎么處理這樣的事情的。又或者去向父母請教一下吧。你學會調整焦慮,以自己的經驗去對準當前。
人到中年,你仍有自由,有激情,有夢想,你的靈魂永遠年輕,你仍舊有大把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夢想。 花落了,不必哀愁,還有果實留下來呢!不必害怕歲月的流逝,你會在歲月里收獲自己每一次的成長,感受生命里的珍貴與幸福!
嗅書香,品經典,這里是《江城悅讀會》,感謝各位今夜的陪伴,祝您晚安,好夢。

汪國真(1956年6月22日-2015年4月26日),男,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,祖籍福建廈門。 當代詩人、書畫家。
1982年畢業(yè)于暨南大學中文系。 1984年發(fā)表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《我微笑著走向生活》。1985年起將業(yè)余時間集中于詩歌創(chuàng)作,期間一首打油詩《學校一天》刊登在《中國青年報》上。1990年開始,汪國真擔任《遼寧青年》《中國青年》《女友》的專欄撰稿人,掀起一股"汪國真熱"。
2015年4月26日凌晨,汪國真去世,享年59歲。

上世紀90年代,汪國真的名字可謂承載著一代人的集體記憶,其詩歌紅遍大江南北,1990年被詩歌界稱為“汪國真年”。《汪國真詩選》萃取汪國真詩集的精華,集合其《我喜歡出發(fā)》《山高路遠》《我微笑著走向生活》《熱愛生命》《如果生活不夠慷慨》《小湖秋色》《假如你不夠快樂》等百余首經典詩歌作品。他以一顆“返璞歸真”的誠心,敏銳捕捉生活的真諦,寫下昂揚而又超脫,充滿睿智和哲思的文字,感動和慰藉所有年輕的心。
本期主播

程苑
主播語錄
在浮躁的生活中堅持閱讀,
讓生活有溫度,
讓生命有深度。

本期節(jié)目背景音樂:《時光交替》依寧;《那天的遇見》《祝你幸福》趙海洋;音樂《時光筆記》謝羽寧。

音頻制作/楊青青
圖片/攝圖網
編輯/田蓉
責編/孔祥忠
終審/代川
網友評論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