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城悅讀會》 | 張桂梅改變了什么
2022-10-17 21:30:00來源:編輯:錢玥責任編輯:
嗅書香、品經(jīng)典
這里是涪陵區(qū)融媒體中心《江城悅讀會》
今天是《江城悅讀會》235期節(jié)目
(音頻大約9分鐘,請君側(cè)耳聽。)
嗅書香、品經(jīng)典,這里是涪陵區(qū)融媒體中心《江城悅讀會》,大家好,我是陳怡。一提到張桂梅張老師,我想大家并不陌生。她是盡職盡責的教育工作者;是感動中國的時代楷模;是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;是云南省黨的二十大代表。對于一個沒有財產(chǎn)、失去家庭、孱弱多病的人來說,是什么樣的意志讓她“千磨萬擊還堅勁”?是什么樣的信念讓她初心不改、勇往直前?讓我們走進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文章,一起到歲月深處追尋答案。


1957年6月,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。
小時候,她經(jīng)常聽東北抗聯(lián)、八女投江的故事。楊靖宇、趙一曼、趙尚志……這些抗日英烈的英勇事跡常常讓她聽得如癡如醉,在腦海里久久縈繞。
一個偶然事件,讓她終于找到革命先烈不怕困難、不怕犧牲的“秘訣”。
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天,上小學的張桂梅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歡快地回家。
雖然已是初春,但黑龍江的雪還沒有完全融化,寒風依舊凜冽。才走到村口,她就發(fā)現(xiàn)自家的房屋前圍了許多人。張桂梅心里一緊,身材瘦小的她跑過去扒開人群,擠到前面看出了什么事,才發(fā)現(xiàn)原來是自家的房子倒塌了。
張桂梅家的破舊房子在雪水漸漸融化時,因墻根被長時間浸泡,再加上連續(xù)刮大風,土墻支撐不住,完全倒塌。父親看著倒塌的房屋,欲哭無淚。她站在父親身邊,看著遍地的瓦礫和泥土,嚇壞了。
這時,人群中一名女干部走了出來。這位女干部個子高高的,臉白白凈凈,兩條麻花辮梳得很齊整。張桂梅至今都記得她的樣子和聲音。這位女干部對張桂梅父親說:“你不要擔心,把家管好就行。房子的事有我們呢!”她說話時聲音細細的。張桂梅說,她當時根本不相信這樣一個白白凈凈、穿著講究的女干部能把她家的房子重新蓋起來。
女干部聲音不大,但非常有號召力,不僅指揮鎮(zhèn)定有序,還加入到蓋房的隊伍中來。她跟村民一起把倒塌的土墻碾碎,找來茅草鍘碎,再混合成膠泥拓成土坯,然后再砌墻蓋房。
為了盡快把房屋蓋起來,這位女干部沒日沒夜地工作。她的衣服上沾滿泥漿,臉被大風刮得通紅粗糙,雙手裂開了一道道血口子。
房子終于蓋起來了。完工時,張桂梅小心翼翼地問:“阿姨您是誰啊,為什么幫我家蓋房子?”這位女干部說:“我是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,共產(chǎn)黨員就要幫助人。你們家房子倒塌了,不幫忙蓋起來,你們沒有地方住怎么行?” 少年張桂梅心中一陣溫暖,又問:“阿姨,謝謝您,您能告訴我您的名字嗎?”女干部摸了摸她的頭說:“孩子,房子是大家蓋的,這是我們應該做的。共產(chǎn)黨員都會這樣做,也沒有必要知道我的名字。只要你長大也能去幫助別人就行了。”
這之后,張桂梅又見過那位女干部幾次。她總是笑瞇瞇的,常常停下來與村里的人聊天,誰家有困難都愛找她幫忙。
女干部的形象,深深地印在了張桂梅心里。她知道了共產(chǎn)黨員這個稱呼,也知道了共產(chǎn)黨員就是要做好事,就是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
1998年4月,張桂梅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(chǎn)黨員。她要把“對黨忠誠,積極工作,為共產(chǎn)主義奮斗終身,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”,作為人生最高追求。
那時,每年開學,總有繳不起費用的家長。有次,一位家長來給孩子繳費。他伸出黑黑的大手,將一大把五角、兩角、一角的鈔票放到張老師的辦公桌上,不好意思地說:“就這些了啊,實在對不起老師了——有了錢我還會送來!先讓我家娃娃讀著吧。”
再看看他身邊背著書包、臉蛋黑黑的小姑娘,清澈的目光充滿求知的渴望。張桂梅被深深觸動了,她說:“沒有事,你能將她送來讀書就很好了,剩下的我負責。”家長走后,她清點了這些錢,最大的面額五角,總共三十五元三角。這是全家積攢了半年供女兒上學的費用,而當天要繳的費用是一百五十元。
張桂梅把剩下的學費墊付了。她說:“那是終生難忘的一幕,讓我看到了山區(qū)的貧困和對上學的渴求,也提醒著作為老師的基本職責和任務是什么,明白了一個共產(chǎn)黨員奮斗的目標和方向是什么。”
在學校教書時,張桂梅為讓每一個孩子能接受教育而奔走;在華坪兒童福利院,她又為讓不幸的孩子都有溫暖的家而努力。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、學習狀況,她節(jié)衣縮食,把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和兒童福利院的孩子身上,自己卻越來越窮。
后來,福利院里的棄嬰、深山女生的遭遇又讓她萌發(fā)創(chuàng)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。
2008年8月,國內(nèi)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級中學——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。學校建起后,張桂梅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給了孩子們。張桂梅說:“越是偏遠落后的地方,越需要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有需要的群眾手上,這是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的責任和使命。”
由于學習壓力大、家庭困難,有些孩子會萌發(fā)輟學打工的念頭。為了把溫暖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,為了讓有夢想的女孩子從大山里走出來,張桂梅翻山越嶺去家訪。
張桂梅知道,有時候一個眼神、一次拉手就能改變孩子的人生,幾句鼓勵的話、一個擁抱,就能成為她們勇往直前的力量。
建校十三年的華坪女高,正悄悄地改變著當?shù)氐拿婷病_@種改變有些看得見,有些更重要的東西則是看不見的,比如思維方式、價值理念、人生追求,等等。如今,華坪女高的學生、兒童福利院的孩子,許多都已長大成才,走向了祖國各地去發(fā)展。而張桂梅老師,無疑成了孩子們最貼心的掌燈者,用自己默默的付出,照亮無數(shù)孩子前行的路。

張桂梅老師用自己的行動,引領著每一個孩子前行,也用自己的行動,踐行著一個共產(chǎn)黨員的初心和使命。富足的精神生活戰(zhàn)勝了貧苦的物質(zhì)條件,讓她活得如此高尚與坦然,生命的意義也顯得如此高大與明亮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她的內(nèi)心是無比充盈和富足的。我想,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這樣一股精神的力量,指引著我們向前去。
感謝您聆聽今天的《江城悅讀會》,下期節(jié)目我們再見。祝您晚安,好夢!
張桂梅,扎根貧困地區(qū)40余年,創(chuàng)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,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(qū)女孩圓夢大學,是為教育事業(yè)奉獻一切的“張媽媽”。探索形成“黨建統(tǒng)領教學、革命傳統(tǒng)立校、紅色文化育人”特色教學模式,用紅色基因樹人鑄魂。拖著病體忘我工作,持續(xù)12年家訪超過1600戶,行程11萬余公里。榮獲“全國脫貧攻堅楷模”榮譽稱號和“全國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、“全國先進工作者”等稱號。2021年6月29日,中共中央組織部、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授予張桂梅“七一勛章”。

陳怡,涪陵區(qū)融媒體中心主播。“唯有讀書方寧靜,最是書香能致遠。”

內(nèi)容介紹:《邊城》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,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(yōu)秀的抒發(fā)鄉(xiāng)土情懷的中篇小說。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(zhèn)茶峒為背景,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(yōu)美筆觸,描繪了湘西地區(qū)特有的風土人情;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,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。



朗讀 陳怡
圖片 網(wǎng)絡
編輯 錢玥
責編 楊青青
終審 代川
網(wǎng)友評論
全部評論